足迹
李逍穿越明朝小说推荐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5章 星际移民(第2页)

“放心吧,我这里的肉食,都是自己养的。”

赵无双笑道:“这还不算完,据我的了解,那些生活在新世界外面,正常时间的犹泰昂撒家族,他们还是吃着土地长出来的粮食作物,吃着饲养的牲畜。明明这一切都是他们制造出来的产物,他们却拒绝使用。”

“可恶。”

李逍咬牙切齿,“生而为人,这颗星球上的资源,应该是人人平等,可他们却控制了所有人,沦为他们的奴隶。”

“奴隶这两个字用的很好。”

赵无双道:“没错,就是奴隶,这颗星球上所有的人,都是他们的奴隶,所有人没有自己的生活和思想,除了玩乐,就是科研,如同行尸走肉。除此之外,任何东西都不允许存在。”

李逍皱眉道:“科技已经高到这个程度还有什么必要继续提升吗?他们到底有什么目的?”

赵无双道:“这我就不知道了,不过我知道的是,最近研究所招人,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去了星系研究所。”

“星系研究所?”

李逍好奇问道:“研究什么技术?”

“星际迁跃。”

赵无双琢磨道:“应该是这个,现在人类的科技虽然可以离开太阳系,但还不足以找到一颗能够生存的星球,我想他们是想研究出星际迁跃的技术,寻找新的星球居住。”

“啊?”

李逍感觉就像是听科幻故事一样,感慨道:“这帮人是想找到一颗星球移民吗?为什么?”

赵无双道:“因为有了时间嫁接技术,他们已经获得了永生啊。然而蓝星的寿命是有限的,现在还剩下五十亿年。他们得未雨绸缪,在蓝星寿命结束之前,提前寻找一个新的家园。”

“这帮人究竟有多贪心啊,五十亿年足以让海枯石烂,活这么久,他们还不满足吗?”李逍惊讶万分。

“因为他们永生了啊。”

赵无双笑道:“我估算,那些家族的成员,每个人的生命时间线,嫁接的时间都可能超过一千亿年了。毕竟这个世界可是有三百亿人,贩卖时间也成为了常识,光是一年就会得到三百亿年的时间,蓝星的寿命只有五十亿,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很少了。”

“.”

李逍略显沉默。

最近听到的事情,总是震碎了他的三观。

掌权者已经能活到地球毁灭了,还妄图活的更久。

活那么久有什么意义吗?

李逍突然想到,这就是人性啊。

就如同,普通人想着,当我赚到一千万就躺平。

然而真的赚到一千万的时候,他们会想着赚一个亿,不会想着就此收手,这就是人性的贪婪。

“我预测,只需要一百年的时间,就可以做到了,毕竟新世界一百年,就是一万年,而且知识不会随着某个科学家的死亡而消失,会不断累加,这种科技爆速度是非常可怕的。”

赵无双道:“不过,即便是真的星际移民成功,也跟这个星球的人没有任何关系,他们即便是找到了,也不会带这颗星球其他人离开。他们大概率是想找一个星球,当做他们的家。然而整个蓝星就沦为了所谓的‘新世界’,然后,他们会继续寻找几个类似蓝星的星球,成为几个新世界,完成闭环。类似于现在的状况,做出一个更加庞大的循环。”

李逍:“我的天”

赵无双笑道:“还没完呢,如果真的做到这一步,还可以往上循环,继续控制整个星系,成为新世界,他们会寻找一个宜居的星系成为自己的家园,直至控制整个宇宙,整个宇宙都成为屠宰场。”

“.”

李逍问道:“统治整个宇宙?说不定宇宙其他地方会有更高文明的存在,把这帮人给灭了。一个二向箔打过来,直接结束。”

赵无双笑道:“科幻看多了吧?”

李逍:“?????”

赵无双道:“虽然现在的科技还不足以星际迁跃,但是探索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,十万万亿光年内,没有任何星球有文明,除了蓝星。而且,好像已经探索到了几颗适合生存的星球,一旦星际迁跃技术突破后,我刚才说的一切,都可能成为事实。”

“生命还真是伟大的奇迹啊”

李逍感慨道:“十万万亿光年内,只有蓝星诞生生命,我们还真是幸运。”

“是啊,人类在宇宙中,是孤独的。”

赵无双笑道:“诞生生命的条件非常苛刻,我想,有可能整个宇宙中,只有蓝星凑巧诞生了。但我爷爷不希望,这偶然诞生的文明中,所有人的人,都沦为成为某些人的工具。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。”

“没错,我也这么觉得。”

李逍点了点头,认可这句话。

本以为是一次爽翻天的穿越古代当赘婿。

到最后才发现,自己只不过转入了一场巨大的事件当中,自己还成为唯一能拯救全人类的英雄。

就特么离谱!

也不能这么写啊,这谁能想得到?

“那帮犹泰人在哪?让我直接过去把他们干掉。”李逍气愤的说道。

“他们在新世界的外面,你出不去的,你现在身处膨胀时间之中,一旦出去,强大的时间差就会瞬间撕裂你的身体。”赵无双道。

“那岂不是只能看着他们为所欲为?”李逍有些愤怒。

“不,只要回到过去,你就能改变过去。”

赵无双道:“其实,你前两次穿越,是保留记忆的,爷爷也明确告诉你了目标,就是解决掉那些犹太人的祖先,让这个族群彻底消失在历史当中,那么就可以改变。但很可惜,前面两次你都失败了。”

“经过我们的研究,应该是目的性太强的缘故,让你没办法好好在明朝发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