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河之畔遇陆地蛟龙(第3页)
隋景澄语气坚决道:天底下有这种人吗我不信!
陈平安说道:信不信由你,耳听为虚眼见为实,等你遇到了他,你自会明白。
隋景澄头戴幂篱,手持行山杖,将信将疑,可她就是觉得有些郁闷,哪怕那位姓崔的前辈高人,真是如此道法如神,是山上仙人,又如何呢
隋景澄知道修行一事是何等消磨光阴,那么山上修道之人的几甲子寿命、甚至是数百年光阴,当真比得起一个江湖人的见闻吗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吗到了山上,洞府一坐一闭关,动辄数年十年,下山历练,又讲究不染红尘,孑然一身走过了,不拖泥带水地返回山上,这样的修道长生,真是长生无忧吗何况也不是一个练气士清净修行,登山路上就没有了灾厄,一样有可能身死道消,关隘重重,瓶颈难破,凡夫俗子无法领略到的山上风光,再壮丽奇绝,等到看了几十年百余年,难道当真不会厌烦吗
隋景澄有些心烦意乱。
陈平安停下脚步,捡起几颗石子,随便丢入河中。
隋景澄面朝江水,大风吹拂得幂篱薄纱贴面,衣裙向一侧飘荡。
这条河边道路也有不少行人,多是往来于龙头渡的练气士。
有一位大汉拍马而过的时候,眼睛一亮,猛然勒马而行,使劲拍打胸膛,大笑道:这位娘子,不如随大爷吃香的喝辣的去!你身边那小白脸瞅着就不顶用。
隋景澄置若罔闻。
那汉子一个跃起,飘落在隋景澄身边,一手斜向下,拍向隋景澄浑圆处。
不等得逞,下一刻壮汉就坠入河水中去。
是给陈平安一把按住脑袋,轻轻一推,就重重摔入了河中。
这一颗石子溅起的水花就有些大了。
那汉子使劲凫水往上游而去,嗷嗷叫,然后吹了声口哨,那匹坐骑也撒开马蹄继续前冲,半点找回场子的意思都没有。
隋景澄紧张万分,是又有刺客试探
陈平安摇头道:没有的事,就是个浪荡汉管不住手。
隋景澄一脸委屈道:前辈,这还是走在路边就有这样的登徒子,若是登上了仙家渡船,都是修道之人,若是心怀不轨,前辈又不同行,我该怎么办
陈平安说道:之前不就与你说过了,到了龙头渡,我会安排好的。
隋景澄眼神哀怨道:可是修行路上,那么多万一和意外。
陈平安也不多说什么,只是赶路。
隋景澄跟上他,并肩而行,她说道:前辈,这仙家渡船,与我们一般的河上船只差不多吗
陈平安点头道:差不多,遇上天上罡风,就像寻常船只一样,会有些颠簸起伏,不过问题都不大,哪怕遇上一些雷雨天气,闪电雷鸣,渡船都会安稳度过,你就当是欣赏风景好了。渡船行驶云海之中,诸多风景会相当不错,说不定会有仙鹤跟随,路过了一些仙家门派,还可以看到不少护山大阵蕴含的山水异象。
隋景澄笑道:前辈放心吧,我会照顾好自己的。
陈平安缓缓道:大道本心如璞玉,雕琢磨砺,每一次下刀,肯定都不好受。但是每次不好受,只要熬过去了,就是所谓的修道有成。这与你将来循序渐进修行仙法,一样重要,不然就是瘸腿走路,很容易摔下山。世事重力不重理,世人修力不修心,很多,许多人也可以怡然自得,与世道达成一个平衡,可以让人泰然处之,其中对错,你自己多看多想,好人身上会有坏毛病,恶人身上也会有好道理。只需记住一点,多问本心。这这么个大致的道理,也是从我一个曾经想要杀之后快的人身上,学来的。
隋景澄点点头,记下了。
陈平安一边走,一边伸出手指,指了指前边道路的两个方向,世事的奇怪就在于此,你我相逢,我指出来的那条修道之路,会与任何一人的指点,都会有所偏差。比如换成那位早年赠送你三桩机缘的半个传道人,若是这位云游高人来为你亲自传道……
最终,就会变成两个隋景澄。选择越多,隋景澄就越多。
陈平安伸手指向一边和另外一处,当下我这个旁观者也好,你隋景澄自己也罢,其实没有谁知道两个隋景澄,谁的成就会更高,活得更加长久。但你知道本心是什么吗因为这件事,是每个当下都可以知道的事情。
陈平安沿着其中一条路线走出十数步后,停下脚步,指向另外那条路,一路走来,再一路走去,不论是吃苦还是享福,你始终脚步坚定,然后在某个关隘上,尤其是吃了大苦头后,你肯定会自我怀疑,会环顾四周,看一看人生中那些曾被自己舍弃了的其它可能性,细细思量慢慢琢磨之后,那个时候得出的答案,就是本心,接下去到底该怎么走,就是问心。
但是我告诉你,在那一刻的时候,会有一个迷障,我们都会下意识去做一件事,就是想要用自己最擅长的道理,说服自己,那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。因为只要一个人没死,能够熬到人生道路的任何一个位置,每个人都会有可取之处。难的,是本心不变道理变。
隋景澄怯生生问道:如果一个人的本心向恶,越是如此坚持,不就越是世道不好吗尤其是这种人每次都能汲取教训,岂不是越来越糟糕
陈平安点头道:当然。所以这些话,我只会对自己和身边人说。一般人无需说,还有一些人,拳与剑,足够了。
隋景澄错愕无语。
沉默许久,两人缓缓而行,隋景澄问道:怎么办呢
陈平安神色淡然,那是儒家书院和百家圣贤应该考虑的问题。
三教诸子百家,那么多的道理,如大雨降人间,不同时节不同处,可能是久旱逢甘霖,但也可能是洪涝之灾。
我们自己能做的,就是时时地地,心如花木,向阳而生。
道路上一位与两人刚刚擦肩而过的儒衫年轻人,停下脚步,转身微笑道:先生此论,我觉得对,却也不算最对。
陈平安停下脚步,转头笑道:何解
隋景澄如临大敌,赶紧站在陈平安身后。
那位年轻人微笑道:市井巷弄之中,也有种种大道理,只要凡夫俗子一生践行此理,那就是遇圣贤遇神仙遇真佛可不低头的人。
陈平安问道:若是一拳砸下,鼻青脸肿,道理还在不在还有无用拳头大道理便大,不是最天经地义的道理吗
年轻人笑道:道理又不是只能当饭吃,也不是只是拿来挡拳头的,人间多苦难,自然是事实,可世间太平人,又何曾少了为何那么多拳头不大的人,依旧安居乐业为何山上多追求绝对自由的修士,山下世俗王朝,依旧大体上安稳生活
陈平安笑问道:那拳头大,道理都不用讲,便有无数的弱者云随影从,又该如何解释若是否认此理为理,难不成道理永远只是少数强者手中
年轻人摇摇头,那只是表象。先生明明心有答案,为何偏偏有此疑惑
陈平安笑了笑。
年轻人说道:在下齐景龙,山门祖师堂谱牒记载,则是刘景龙,涉及家世家事,就不与先生多做解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