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重生之冉魏帝国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72章各有苦衷(第1页)

第172章各有苦衷

冉明颓废的坐在矮踏上,双目顿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!杨晖知道冉明对于此战付出的心血,可是当冉明就要完成这最后一步,重创桓温时,桓温却亮出了他的杀手!“袁真、沈劲、邓遐三个的部曲皆是新军,仓促成军,没有经过任何训练,虽有八千之众,恐怕难以对邺城造成威胁吧?”

其实,冉明心中还存在一丝侥幸心理。在平行的历史上,冉闵在战败被俘杀后,燕军大军攻打邺城,围城之战从四月开始,数万精锐燕军,挟大胜之威,却苦战邺城无果。冉魏太子冉智和蒋干仅凭不足万余兵力,死守邺城达四个月之久。当时邺城连一粒粮食都没有了,士卒全依靠后赵时期遗留的羯族宫娥充饥,然而在如此境地的魏军仍顽强的抵抗着燕军。

最终,魏国长水校尉马愿。临阵倒戈,发动兵变,绑缚了冉魏太子冉智、皇后等众官出城请降。

也就是说,正面攻打。就算是燕国的精兵强将,对邺城的城防能力,也是没有办法。依靠魏军的抵抗意志和冉智的领导,邺城根本就不可能被短时间攻陷。冉明并不担心邺城的安威险。

杨晖深思了一下,摇摇头道:“殿下,无论邺城是否被攻破,只要有一个晋军到达黄河以北,对魏国的影响却是致命的。当初殷浩率领晋军,尚没有到达宛城,洛州、豫州、徐州、并州、兖州尽皆降晋。说到底,天下民心思晋啊!”

杨晖顿了一顿,看着沉默的冉明道:“殿下不担心如此以来,会重蹈两年前的覆辙吗?”

“若孤命背崽军去荥阳,虎啸营去阻击袁真,这样以来,孤在洛阳只剩下不足三万兵马!”冉明无奈的道:“晋军可不像燕军,燕军士卒虽然作战勇猛,气势汹汹,十数万燕军虽然看似声势浩大,但燕军和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有一个致命缺点,这种军队作战,全凭一鼓作气,根本不堪久战,稍有动摇就会全军溃败。但是桓温却不同,桓温的晋军都是汉人士卒,训练有素,切远射各种兵种齐全,攻防兼备。最重要的汉人士卒都有顽强的毅力,只要粮草不绝,生路不断,他们会一直战斗下去。”

“对付燕军容易,燕军只是单一的骑兵部队,用陷马坑、平面拒马枪配合弩阵,就可以将他们克制得死死的。可是对付桓温却没有那么容易,桓温久逢战阵。至今唯一,桓温的部队都抱成一团,步步为营、稳扎稳打,让孤毫无破绽可寻!如果没有背崽、虎啸两军配合,这场战争,孤没有多大的胜算!”

杨晖看着冉明愁眉不展,端起茶杯,喝了一小口,思考了片刻,低声道:“还有一个办法?”

“嗯!”冉明看了一眼杨晖,“先生的意思是,让孤向父皇求援?”

杨晖点点头“陛下已经平定晋阳,得胜还朝了。至今在邺城休整一月有余,殿下可向陛下通报梁郡军情,让陛下早做准备……”

“冉闵”,冉明在心中叹了口气,若是不知道冉闵的“天聋地哑”,或许这个军情,冉明会通报给冉闵。可是冉闵连桓温的进军路线都可以提前得知,这些情况根本不可能瞒过冉闵的眼睛。冉明沮丧的道:“父皇岂能不清楚这里的情况,如果父皇会出兵,一个月前他就命令张温过黄河了,而不是驻守在壶关。自从孤得知父皇命张温屯兵壶关,孤就明白了父皇的用意。父皇始终以汉民族大义为重,不愿意同室操戈,手足相残!”

杨晖深深叹了口气。

“呵呵!不可思议吧!”冉明苦笑道:“晋失其鹿,天下群雄共逐之。自古以来都是有能力的居之,可是,吾的父皇却死守着他的原则底线,不肯退让。逐鹿中原,这本是你死我活的事情,父皇却偏偏妇仁之人。如果桓温是胡人,如果他的部队是胡人,吾相信,父皇早已杀过淮河了!岂能容忍桓温如此嚣张。”

杨晖拱手道:“殿下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“依先生的意思办吧!”

冉明突然转身,回头喝令道:“传令虎啸营冉烽,命其率其本部人马接令后立即启程,前来梁郡,务必将袁真所部尽数擒之。”

传令兵正准备离开。

“等等!”

冉明又命令道:“传本王命令,命背崽军苏觉率领所部人马,立即赶至荥阳郡,务必确保洛阳之东的安全,着粘杆处全力配合苏觉,但凡背主求荣,意图不轨者,杀!”

杀字出口,冉明就恢复了眼中的清明。

冉明回到坐位上,脑袋中思绪难以平定。此刻桓温固然内忧外患,晋朝和他并不是一条心,桓温尽管北伐动机不纯。可是对外战争,国之大事,这些身居高位的政客,却置国家利益与不顾,皆尽全力资敌不说,还扯桓温的后腿。

但是桓温这一招使出釜底抽薪之计,也同时让冉明认识到了一个清晰的事实。魏国的矛盾也即将爆发了。在魏国,总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,满口仁义道德,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士大夫。

他们总是以为,他们才是国之柱石,这个国家离开不他们,这个国家被他们领导才是合理的。更让人气氛的人。这些人特别无耻,用句不好听的话说,就是给脸不要脸。

被匈奴奴役时,看不到他们对晋朝、对汉族的忠义。被当羯人统治中原,对汉人是任意欺凌,宗庙被毁,冠服易发。堂堂中华炎黄子孙,却轮为了白天烹食、夜间**的两脚羊。

那个时候,不见这些士族讲仁义,讲忠诚,讲气节。

魏国打败了燕国,获得了暂时的和平环境,他们就开始跳出来了。事实上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,正是因为士族这颗毒瘤,中国才一次又一次的面临蹂躏。

没有张宾的鞠躬尽瘁,就没有石勒的君临天下。没有高诩、皇甫真等一些忠臣的皆力辅佐,鲜卑也入主不了中原。没有范长生的指点江山,氐族成汉也无法在巴蜀立国。说到底,五胡乱华都是这些识实务的汉人精英博弈的结果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,异胡没有一次是不依靠这些汉奸的帮助,才成功入侵了中国。造成汉奸倍出,前赴后继的这种现象,就是因为士族掌握了国家的文化,而培育的。

战乱年代,面对屠刀,这些人会安份一些,但是只要和平,他们都会跳出了兴风作雨。

“杀戮虽然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。但是,冉明刚刚想到这里,不由得为之气馁。国家的治理离不开人才,只好是人才,几乎九成以上都出现在士族门下,除非,他有足够的官员储备,否则离开士族,国家就没有办法运转。冉明说到底还没有资本来挑战整个天下的士族。

除非他的学而书院可以培养出足够成熟可靠的官员。

冉明在为自己的前途踌躇时,身在邺城的冉闵却非常担忧。

自从冉闵击退燕代联军,缴获了牛羊百万计,冉闵在回师时对魏国百姓也不吝赏赐。每一户赐两张羊皮,一头牛按照人头,三五只羊。百姓生活非常艰难,正值严冬,他们正愁如何过冬呢,结果冉闵的赏赐从天而降,正解百姓所需,可谓之雪中送炭。这样以来,冉闵在魏国百姓间的声望再次升高。

哪怕是冉闵已经回过邺都一个多月了,可是百姓对冉闵的赞美之词却一直没有停息。

虽然宫外依旧欢呼声如雷。可是冉闵却高兴不起来。

尽管桓温气势汹汹。对于桓温的北上,冉闵却根本没有放在心上,作为兵法大家,冉闵可是深知桓温的死穴。冉闵或许没有冉明那么多鬼点子,但是冉闵绝对不会搞什么伏击,如果洛阳之战是冉闵在打,他绝对是选择一力降十会的简单办法,直接率军直接进攻桓温的中军,给他来一个王见王。依靠冉闵的武勇和他那支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的铁血雄师,桓温绝对会望风而逃。

只是冉闵内心中也在挣扎,也在不停的反思。自己是不是错了……

对于桓温的奇兵也好,荥阳郡的小动作也罢,冉闵都通过他的“天聋地哑”获得了第一手的情报,不过他并没有动作。

不过,这也不能说冉闵惧怕晋朝,说穿了冉闵是不忍心与晋朝兵锋相见。经过八王之乱的十六年战乱,汉民族因为战火摧残,死伤惨重。加上胡人的杀戮,整个中国的汉人只剩下四百多万人,汉人流了太多的血,冉闵实在不忍心看到汉人在如此流血,特别是流着同样鲜血的汉人,自相残杀。

司马氏还是天下的希望吗?

冉闵不停的问自己,事实上,司马氏从来没有让天下人失望过,因为司马氏自从篡位以来,就没有给天下百姓过任何希望。

冉闵身后的张平,用手指轻轻的在案头敲打了几下,冉闵抬头。

四目对视,冉闵不用开口,就知道张平肯定有要事说谈,果然,张平从怀中掏出一个密封的信封。冉闵拆开一会,嗤笑道:“呵呵,好大的手笔啊!爵魏王,进大将军,都督幽、冀、兖八州军事!”

冉闵想了一会儿,将手中的信放在案上。用手语道:“去请钟申、条攸、刘群三位大人进宫!”

一个时辰后,钟申、条攸、刘群来到皇宫外却被宦官拦住了“三位老大人且慢!”

刘群道:“陛下急召我等三人入宫面圣,肯定有紧急的要事,尔不过一介阉奴,承担得起吗?”

不论刘群还是钟申,他们都对宦官没有什么好脸色。宦官在历史上可是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。始皇帝的赵高、汉灵帝时期的张让、唐朝的高力士,至于大明更是层出不穷,什么魏忠贤、刘谨,还有慈禧的李连英。

宦官至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权势,主要是和皇帝的性格有关。冉闵并不喜欢宦官,但是皇宫任用宦官这已经成了定例.所以,冉闵也没有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