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(第1页)
阮清想在大集上做小吃,大家全都赞成。
秦素素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,“反正闲着在家也是闲着,怪没意思的,咱们都上街上帮忙给忙活忙活。”
许建国一脸的没眼看。
但自己的媳妇儿还能怎么办,肯定得宠着啊。
秦素素跟阮清分享京里的大集都是怎么搞的,“我也看见过不少卖吃的,但大都是小孩子吃的糖人啊,面人啊,齐天大圣样子的,对了,还有龙须酥,我真没见过什么是麻辣烫。”
说来咱就来,阮清立刻去厨房用家里仅有的材料做出一碗简易版的。
过年了,阮美静做的肯定是一桌大鱼大肉的,忽然上来一碗煮青菜,大家纷纷来了兴致。
再加上是麻辣口味的,十分挑战味蕾,大家吃了一口,就想吃第二口,即便被辣的“斯哈”的,还是忍不住想继续吃。
白文芳就没吃过这么辣的,“阮清,能行么?这味道我都接受不了。”
甘国富看透了她,冷哼,“接受不了还一个劲儿往嘴里炫?”
大家哈哈大笑。
没办法,确实很好吃。
普遍都没吃过。
阮清想了想,按照之前的时间路径,川菜传到北方,被北方人可还是九几年之后呢,她现在拿出一份麻辣烫,的确大家都没吃过。
也就是北方的辣椒不够辣,不然还能更好吃。
阮清的麻辣烫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。
阮美静是做饭的行家,点评也是一针见血的,“想要评价一道菜好不好吃,不能等人饿的时候让人评价,得趁人吃饱的时候,让他吃。
我们刚才吃了那么多肉,吃得都饱饱的,这种情况下,还能觉得麻辣烫很好吃,那就说明这个菜味道就是相当棒了。”
麻辣烫好吃,不仅仅是因为辣。
还有油香呢。
辣油要比单纯的油还要勾人。
里面加了肉片,鱼丸等,更显得香。
阮清改造过后的麻辣烫里面不但有农家做的粉条,还有农家做的手擀面,作为基本碳水化合物,裹足了麻辣烫里的辣油和汁水,真是一口下去就能把人给香迷糊了。
白文芳止不住地感慨,“美静好福气啊。”
看看人家的女儿多优秀,多会赚钱,再看看自己家的这个,上个班都嫌累,不过也行了,阮清也是她的半个孩子。
当父母的就得接受孩子的各种样子,甘甜甜从小锦衣玉食,家里有弟弟也没有亏待过她,也难怪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……
既然第2天早上就要早早出摊,几人吃完饭之后立刻回家休息,打算第二天早上直接约在集市里见面。
天还没亮,鸡还没打鸣,阮清一行人就从各自的家里出发,前往大集。
小吃部老板前一天晚上搓鱼丸一直搓到下半夜,躺下以后,一想到钱会源源不断的赚到腰包里,激动的愣是没睡着。
郑家兄弟一大早上帮小吃部老板拉货,到了摊位上,全都听小吃部老板的安排,乖乖当起了杀鱼仔,认真学习起了杀鱼、剃肉、剁馅,搓丸子等技能。
虎子连连叹气,“咱们兄弟几个什么时候干过这活?”
长了一身膘肉,出去光是让人看了都能把人给震住,结果在这儿拿个刀干火夫的活,想想自己都觉得大材小用了。
煤球何尝不是很郁闷?
就没想到经常下馆子的自己,有一天能走上杀鱼,做菜的路。
阮清到了摊位上,逛了一圈之后就发现大家的工作状态不太对劲。
很像是在应付工作。
其实上班的都是在应付工作,但适当的管理还是能够调整大家上班状态的,所有人都丧,和只有个别的丧,那是两个概念。
阮清问郑义,“你手底下的这些弟兄平时在矿上一个月多少钱?”
郑义比了个数。
阮清懂了,也就是这个小伙子平时住在郑家,吃饭和住房都没有别的开销,所以觉得自己赚的还挺多的,但实际上他们都没有针织厂的优秀针织工人赚的多。
他们还没面临自己独立养家的局面,赚多少存多少,给老家寄多少,对买房养孩子完全没概念。
阮清朝着郑家兄弟那边走去,“感谢大家年底来帮忙。”
先礼后兵嘛~
虎子和几个兄弟果然有点飘飘然,心里想的都是,要不是大当家的让他们过来,以前每年年底的时候,他们都在家里睡懒觉呢。
只听阮清又说:“与其说是帮忙,不如说是雇大家出来干活,多挣点钱。”
啥?
还有钱?